卢学东|工业领域技术的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

麦杰实时数据库的优势是产品成熟和大量工程应用,工程团队能够快速部署实施,服务团队能够提供7*24小时专业服务。同时基于对工业的深刻理解,我们在系统的安全性和未来面向工业数据资产方面有超前的技术储备。


“大咖说”是由工控中国策划发起的人物专访类栏目,旨在发掘工业控制系统产业链典型企业家代表、行业专家的前沿洞见,通过深度访谈对话,了解企业前沿动态、掌握工控产品及解决方案的自主可控进程及行业应用情况,共同构建工业控制系统创新生态。大咖说采访了麦杰科技联合创始人卢学东先生,以下为详细访谈内容:



小K:您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创立了麦杰科技,为什么选择了实时数据库这个赛道呢?



卢学东:麦杰科技是2000年创立的,当时电力体制面临“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这对电厂运行提出了经济性的要求,电力企业生产精细化管理需要基于大量的生产过程数据。受制于安全和技术,控制系统产生的大量生产过程数据没有被集中收集和使用,一些企业采用的国外实时数据库价格十分昂贵,多数企业无法保持足够的资金投入。我们抓住这个市场痛点,立志做一个高性价比的实时数据库系统,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过程数据的收集和存储,并应用于企业各部门的精细化管理,实现生产过程的透明化和智慧化,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流程工业分慢过程和快过程,慢过程如石化、食品发酵等,快过程如电力、钢铁等,我们选择了从难度大的快过程——发电领域入手。一方面因为麦杰创立初期的三个合伙人,都具有控制系统和电力系统行业背景,一方面因为电力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属于资金、人才和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当时基本上都是引进国外产品。从技术难度大的领域进入,形成产品化、标准化后再向全行业推广,是我们选定的发展路线,现在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麦杰的实时数据库产品已经在多个核心关键领域成功应用,各项技术和性能指标已经达到国际优秀产品水平。


小K:我们在技术追赶或者是市场推进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国际竞争上的压力,我们又是如何走出这些困境的,有没有什么故事可以跟我们分享?


卢学东:故事非常多,几乎发展的每一步都是故事,相信每一家国产基础工业软件企业发展都遇到过相类似的困境,麦杰科技也不例外。

我们先进入的是电力系统,电力系统当时主要引进的是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相当于企业的大脑,当我们的实时数据库系统需要跟国外的控制系统进行对接取数时,大部分企业第一个反应就是担心影响原有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对于流程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和安全是第一位的,即便是想免费提供,用户单位基本不会给你机会,因为试错的成本太高了。当然,在2000年左右那个时间点,不信任国内的实时数据库产品是正常的,因为当时国家并没有出台“强链补链”相关政策,没有那么强烈的自主可控意识。如果做一个国外成熟产品的分销、实施和培训,甚至做国外产品的汉化都可以赚很多钱,没人愿意付出巨大的精力去做一件难度大、看起来难成功的事,“拿来主义”是主流。所以要从底层把实时数据库系统做出来,并且作为工业基础数据库软件用在核心的工业领域,难度是非常大的,我们只有把从产品设计到模拟测试再到小规模应用,都当作是在真实系统上运行来认真严谨地对待,逐步打消用户的顾虑,建立对我们国产软件的信心。

当然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机会。首先就是软件构架逐步从C/S转变为B/S。我们的第一个客户是中国台湾的,项目要求大陆电厂的运行数据能够通过浏览器显示在台北管理中心办公室,减少两地人员的频繁往返。相对于传统C/S架构,我们产品提供的B/S架构能够给应用带来极大的便利,尤其能够方便地实现数据的远程可视化。另外,我们几个合伙人的专业背景使得麦杰能够贴近用户,解决用户工作中的真实需求。秉承这个发展思路,麦杰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

公司有几个比较典型的客户案例,第一个是内蒙古的托克托电厂。托克托电厂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力发电基地,装机容量达到6720MW,共12台机组,实时数据平台处理的数据量每秒钟超过65万个,系统已经稳定运行超过10年,支撑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和运行优化,这是在北方的标杆项目。第二个是广东能源集团,我们为集团下属的火电、水电、风电和太阳能等几乎所有发电厂提供我们的实时数据库产品,为企业的智慧管理和节能降碳打牢基础。第三个是2007年,openPlant实时数据库系统应用在中广核集团的大亚湾核电站,证明了我们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的成熟。后续我们又为华能、国电投等电力集团提供产品和服务,为国产实时数据库在电力领域争取到一席之地。2010年将实时数据库系统推广应用到污染源监控领域,推动了污染源排放通过“工况过程监控”实现精细化监管。


小K:我们前期的产品大多围绕电力、能源领域,未来对于行业发展的预期和产品的部署是怎样的?


卢学东:国家一直重视实时数据库系统,在麦杰科技的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支持包括工信部的电子产业发展基金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国家发改委物联网专项、科技部的创新专项。这几年,作为国家战略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迅速,实时数据库被确定为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基础,2021年工信部设立了工业实时数据库的专项。这几年我们能够真切地感觉到用户越来越重视生产实时数据,这让当初坚定自主研发实时数据库的我们感到欣慰。

2020年,国家把数据作为与资本、技术、土地和劳动力同等的生产要素,工业实时数据库作为工业数据资产的重要载体也越来越受重视。实时数据库的全称是工业实时历史数据库,实时数据的特征是不断产生,如果不保存,数据就没有了。这些数据蕴含巨大的价值,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生产过程如何优化、设备故障的前兆等等。在一些重大关键领域,比如核电,我们需要把核电站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尽量记录下来,帮助核电站在设计、施工、运维和退役等各个环节提供数据支持和优化支撑,这些过程数据是企业除了设备投资外的重要数据资产,是知识的载体。

实时数据库系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比尔盖茨在1980年创立微软时提出过“让每个家庭的书桌上都有一台电脑”,他的潜台词就是每台电脑里都有Windows系统。现在,我们认为每一家企业都需要一套实时数据库系统,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智能化的重要信息化基础。


我们的想法是这样的,第一,针对实时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应用的每个环节,提供标准化产品,方便企业快速搭建工业互联网;第二,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我们会利用实时数据库及分析工具的优势,推动工业互联网在行业的深入应用;第三,面向工业数据资产的市场需求,强化产品和平台,服务于工业数据资产建设和流通。工业互联网的建设有三句话“连接是基础 应用是关键 安全是保障”,目前工业互联网建设处于初级形态,下一步要让工业互联网平台积累和提炼的数据、模型、经验和应用在更广的范围流通,赋能相应的企业和行业,化解工业领域长期存在的数据资产“孤岛”问题,推动工业互联网的价值发现,促进行业数字经济建设。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小K:麦杰实时数据库有什么优势?


卢学东:麦杰实时数据库的优势是产品成熟和大量工程应用,工程团队能够快速部署实施,服务团队能够提供7*24小时专业服务。同时基于对工业的深刻理解,我们在系统的安全性和未来面向工业数据资产方面有超前的技术储备。

实时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我们根据工业的要求在安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概括来讲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实时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在充分保障控制系统的安全的同时,对于一些重要的数据源,我们可以配置冗余的数据采集通道。考虑到中心数据库服务器和数据采集接口之间可能存在网络故障,在接口单元会有数据缓存。同时,我们对数据库存储文件进行加密,可以把数据库系统理解成数据库的管理和数据文件,一些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文件是没有加密的,只要拷贝走了数据文件,就可以在另外的地方进行恢复,这样很容易形成数据资产的流失。第二所有的应用都可采用数字签名进行授权,也就是说,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谁在什么时间用什么身份取了什么数据,这样就能够实现数据应用的管理和控制。第三是我们目前在开展的国产密码应用。采用硬件密码系统,进一步提升实时数据库系统安全性,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从采集、传输、存储、应用以及将来进行可信流动的每个环节都能按照数据资产的方式进行应用和保护。

关于工业数据资产的可信流动问题,我们差不多在10年前就开始研究。因为我们已经帮助500多个电厂建立了工业生产数据信息系统,累积了非常多的生产数据,这些是企业宝贵的数据资产,蕴含巨大价值,如何进一步发挥这些数据的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关键点是确权和可信流动。目前每一个企业建立的系统都是在企业内部的,以服务自身业务为主。在没有确权和可信流动框架的前提下,企业的核心数据资产是不允许流动,服务于企业外部市场的。区块链是一个非常适合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2020年我们参与了由工信部标准院牵头的工业互联网的区块链创新应用课题,研究利用区块链的技术帮助工业数据资产进行可信流动。目前我们已经在帮助一些企业设计基于区块链的工业数据资产可信流动框架。

参考工信部相关技术白皮书,工业数据资产主要有四类:数据、分析模型、设备管理和面向生产过程的应用。我们目前实施完成的上千个生产信息化项目,就是把这4类工业数据资产以点对点项目的方式交付给企业,未来有机会帮助这些企业加工和提炼工业数据资产,参与数字经济建设。


小K:卢总作为行业领军人物,是如何判断未来市场发展的?您对赛迪这样的支持机构有哪些建议?


卢学东:现在的环境对国产实时数据库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一方面国家正在引导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借助最新的信息技术帮助企业提升生产管理能力,实现智能化,参与更加复杂、更大范围的竞争。也就是说现在已经不是企业想不想转型的问题,而是必须要考虑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转型的问题。所以对于在工业领域已经有一些积累并且有成熟产品和应用案例的企业而言,这个政策带来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另一方面,国家越来越重视自主可控和国产化替代。在早期,国产的一些技术和软件受制于各方面的原因,受重视程度是不够的,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从学习到创新,到规模化应用,我们对国产软件是有自信心的。工业领域的基础软件一般会经历三个过程:理论成熟,产品成熟和工程成熟。有很多的产品虽然理论和产品是成熟的,但是实际的应用案例偏少。我们现在明显能感觉到,给用户介绍产品的时候,已经不需要讲太多的技术了,用户更关注的是我们的产品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帮助,或者方案能够怎么帮助他们解决当前遇到的困难,沟通非常直接和高效,用户对自主可控非常关注。

从我们的角度看,希望赛迪能够协助构建更多的软件生态,因为用户很多时候要的不只是一个单一的产品,而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集合,软件生态能够更高效地服务于用户。另外,在政策制定方面,可以通过深度的软件类企业调研,给决策部门提供一些建议。国内企业的产品和能力在很多方面已经不差了,完全可以在一些领域实现国产化替代,打破对国外产品的依赖,可以在更广的范围、更多的领域进行相关国产软件产品的推广。第三是数据要素的问题,数据主要分成4大类,分别是消费数据、工业过程数据、政务数据和公共服务数据。相对其他三类数据,工业数据起步晚、难度大,但是未来的应用价值和对整个中国工业产业的推动作用会更大,工业数据很多时候涉及到的是企业的核心知识产权,所以怎么做既能够保护数据,又能够充分挖掘数据,成为工业发展的生产“要素”,需要参与各方同心协力,我们希望能够参与并贡献微薄之力。


小K:随着国产化的趋势,我们在标准化和产业化的方向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卢总您对此有什么样的期望?


卢学东:我讲一讲比较熟悉的能源领域在国产化替换方面的想法。行业信创的特征有三点,第一点,技术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如果水平相当,替换依据的充分性不够,替换必须是水平比原来的高。第二点,需要能够有面向未来发展的考虑。已有的信息化系统为企业生产管理发挥巨大作用,需要把这些信息系统累积的数据形成资产,给企业在数据资产建设方面发挥作用,赋能其他企业或行业,做一些数字经济的尝试。第三点,通过集成新的信息化技术,推动信息系统在智能/智慧化方向上的迈进。行业信息化的国产化替换难度、深度和要求会更高,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准备和谋划,所以行业信创的标准建设会比较慢,它会通过优秀案例或典型案例的方式逐步达到最优化。

我们熟悉的这些工业领域生产信息系统在企业的运行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与核心的控制系统直接连接,要求的安全等级高。它的国产化替换无论是技术产品、实施方案、现场交付以及后续的服务能力等方面,都是一个挑战,可能会采用小步快跑的方式,通过总结典型案例或优秀案例,逐步形成行业标准。


小K:作为一个过来人,您对行业内正在努力做国产品牌的年轻企业家有什么寄语?


卢学东:工业领域技术的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时候客户会问我们为什么有这个技术?技术来源是什么?技术发展的路径是什么?其实工业领域所有的技术几乎都需要长期积累、循序渐进,技术队伍的梯队建设非常重要。工业需要的是硬核科技,客户一般PPT听得少,到现场考察和调研比较多,因为工业的需求是确定的,做过就是做过,没做过就是没做过,经验和积累是用户信任的关键。当用户把业务交给你的时候,你是需要承担风险的。我们一直秉承“敬畏客户”的理念,沉下心来利用已有的方法和技术完成用户交待的工作。工业领域的从业人员需要静得下心、吃得了苦的品格。我们有一个体会,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做得多么好,而是客户信任我们,能跟我们平等交流,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我们和客户是“伙伴”关系。

另外,从行业角度,工业企业与消费类和物联网类企业不同。在工业领域有两个基本常识,第一,企业核心的数据不会轻易地上网;第二,工业生产过程的管理和优化软件优先找商用的,以确保产品交付和后续的技术服务是有保障的,和物联网的免费和低价思路有差别,工业更加关注确定性。物联网领域有时序数据库的需求,时序数据库解决大量的物联网数据的收集和存储问题,实时控制和过程数据分析不是重点。工业实时数据库系统的目标是解决生产过程优化和设备故障预警的问题,与生产过程紧密相连,是控制系统功能的重要补充。面向生产过程的工业实时数据库和面向物联网的时序数据库的目标、对象和诉求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卢学东先生是长期从事工业领域信息化研究和建设、实时数据库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专家。上海交通大学自控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西屋电气过程控制亚太培训主管。2000年联合创办rb热博体育 品质卓越的火爆平台v5.7.10,专注于实时数据库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先后承担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建设部、上海市科委等工业信息化领域重大课题研究与示范。在实时数据库、工业互联网、自动控制、工业区块链等领域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与实践经验。麦杰openPlant实时数据库系统在火电、核电、风电、石油、环保等领域有广泛应用,获得过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编制《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过程(工况)监控系统安装及验收技术指南》(T/CAEPI 25-2020)标准。







业务
咨询
客服电话
18521001598
电子邮箱
om@magustek.com
公众号